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完美电竞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我50年代工人家庭出身17岁下乡当体育老师培养出奥运冠军

2024-01-22 21:07:4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我50年代工人家庭出身17岁下乡当体育老师培养出奥运冠军我叫靖德华,今年71岁,曾经作为体校花样滑冰教练,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运动员,是申雪、佟健、庞清等世界、奥运冠军的启蒙教练。

  1951年,我出生于哈尔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每个人都想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当然,我那时只是一个婴儿,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但我的命运却实实在在地因此而改变了。

  1953年,国家为了发展冰雪运动,选择了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较好的哈尔滨作为突破口。已经23岁的父亲靖惠报名成为了哈市体委花样滑冰培训班的一员,成为我国第一批花样滑冰运动员,2010年获得花滑功勋教练荣誉称号。

  我小时候,父亲一直在当运动员,期间多次参加全国工人比赛,获得冠军。彼时,小小的我,对父亲无比地崇拜,并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长大我也要像父亲一样为国作贡献。

  1960年,父亲不再当运动员,而是从东北军区被服厂调入哈尔滨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任花样滑冰教练,这也是我与花滑结缘的开始。

  1961年,父亲的一封家书,把在辽宁探亲的我叫回了哈尔滨。10岁那年,我独自从辽宁坐火车回到哈尔滨,下了火车,家都没回就到了父亲工作的体校。

  父亲给我冲了一杯白糖水,就让我穿上冰鞋上冰了。第一次上冰,我颤颤巍巍地连路也走不了。幸好,一名大队员推了一把椅子给我,我推着椅子走,才没有滑倒。

  那之后,我就正式参加训练了。我们的训练场地在哈尔滨八区体育场,它是一个大型田径场,里面是足球场,外面是田径跑道。冬天的时候,在田径场里浇水就成了滑冰场,足球场可以进行花样滑冰比赛,跑道进行速度滑冰比赛。

  我们的训练全部在户外,温度都是零下20℃-30℃。上学期间,上午在学校学习,下午请假到体育场训练。如果是寒假,上午冰场浇好了就开始训练,中午吃完饭接着训练,全天都在冰场。

  户外温度低,穿太厚运动不方便,穿太薄冷得受不了,每天都冻手冻脚。花滑与速滑不一样,速滑可以上来就跑,进行热身。

  花滑必须先练规定图形,冰面刚浇好,上面没有痕迹,就用冰刀在上面滑出几何图形,像两个圆、三个圆相连这样的转体动作。现在这些规定图形动作叫做花样滑冰步伐。

  因为当时的比赛要求先进行规定图形比赛,这样的话,为了爱护冰面,就不能在冰面上进行热身,只能先进行规定图形练习。

  到了下午,冰面上基本都滑出痕迹了,再进行自由滑练习,就是现在比赛中经常看到的画面,运用跳跃、旋转等步伐编排形成的完整节目。

  那个年代,训练不仅硬件条件差,软件也不行。我们的教练大多是半路出家,很多动作他们自己示范不了,对小孩子的训练也缺乏专业知识。

  大多数时候,我们小队员都是模仿大队员做动作,跟着他们滑,动作要领主要靠自己悟,这样进步就不可能很快。

  此时,父亲虽然是队里的教练,但并不直接带我。他身上的任务也很重,自己要学习成长又要教学生,还要培养其他年轻的教练员,根本无暇顾及到我。

  训练条件差又缺乏指导,但我一点不觉得苦,时刻谨记“刻苦训练、为国争光”,卯足了劲地训练,期待为国奉献的那一天。可是这样的日子随着文化大的到来戛然而止,“上山下乡”是我们那代城镇青年绕不过的坎。

  1968年,我来到了黑龙江兵团。由于有花滑的运动特长,兵团让我在学校里面做体育老师,这一待就是10年。

  10年间,我也从未脱离花样滑冰。每到寒假我就到冰场协助父亲带小队员,并在1973年开始介入花样滑冰裁判工作,先后在黑龙江省比赛和全国比赛中当裁判和调研员。

  终于机会来了,结束后,各行各业都开始复苏,冰雪运动也重新得到了重视。基层体校开始新建或重建,需要有专业训练底子又有训练经验的教练员,我抓住了这次机会。

  刚开始做教练的时候,冰上训练还是在室外,条件比我当队员的时候好不了多少。为了延长冰期,我们经常半夜上冰,在学生来训练之前,要把冰浇好,每天工作16、17小时很常见。

  我们这批教练都是从小就开始练花滑,有点专业底子。再加上当时政策的支持和前辈们的积累,在学生的培养上有了不小的进步。

  我们所有的学生先进行陆地轮滑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冰过渡,最后才能上冰。这样不仅帮学生打好了滑冰的基本功,还能有效地节省时间,克服季节对花滑运动带来的影响,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

  教学也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体系:示范、讲解、纠正,实现闭环管理。以上冰训练为例,先给学生示范花滑规定图形(这个项目1993年被取消,现在是搞两项比赛,一个是短节目比赛,另一个是自由滑),然后把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讲解,最后,逐个纠正学生的动作,直到掌握。

  教学的时候,我们也一直在冰上。学生们运动量大,在冰场上仍然冷,做教练动作幅度还不如自己滑规定图形完美电竞官方网站,比学生还冷。后来,学生们动作熟悉以后,我尝试过穿棉鞋上冰指导,但实际跟冰鞋的效果差不了多少,寒冷是做教练首要克服的困难。

  也许是我比别的教练用心了那么一点点,从1983年开始,我带的训练队连续多年获得了哈尔滨市冰上运动会第一名。1984年我被提拔为体校副校长,两年后转正直到1998年。这期间我既是校长,但同时也是一名教练员,一直在教学一线,亲自带学生。

  作为一名体校教练,我首要的任务是选拔到适合从事花滑的苗子,帮他们打好基础,往上输送到半专业队,有些突出的再由半专业队输送到专业队。这个输送率是对基础花滑教练考核的硬指标。

  多年的花滑练习经验和训练经验让我在选苗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也很有成效,双人滑世界冠军佟健、庞清就是在五六岁时被我选出来的。

  我一般都是去幼儿园选苗。选苗的时候,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是花样滑冰教练,问他们谁知道花样滑冰。有些孩子可能在电视上看过,就会说知道。然后我再问这些孩子,你们想不想当冠军,通过语言交流看孩子有没有上进心,有没有好胜心,那些敢发言的,敢举手的,就属于运动型的。

  接着再目测一下面容,肯定要五官端正面容姣好的。再接着,让他们站起来看看形体,做几个屈蹲、蹲跳、踢腿,主要测试一下膝关节的灵活性、弹跳能力和腿的柔韧性。

  最后我简单做两个动作,让他们跟着做,看一下模仿能力。这样一轮轮淘汰下来,二十几个小孩,可能就只剩下几个了。

  我们一般是五月份去选苗,六月份就开始训练了。训练安排在周末,先进行陆地训练,在训练当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行纠正,到了十一月份冰季来临的时候,这批孩子就基本能上冰了。

  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孩子,也不可能要求完全一样。总体来说,对天赋越高的学生,要求越严。以佟健为例,他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强,在同批的学员中很快就突显出来,那么训练时动作到位的程度,我就会要求更高。

  后来佟健的发展也证实了我当初的眼光和训练成果,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实现了专业运动员身份的转变。

  硬件上,我们开始有了专业的室内冰雪运动训练场,冰面上的温度在零上,冰面下零下5℃、6℃。学生训练时也不用穿球衣、球裤等那些厚厚的衣服,做动作方便了,也舒展了,进步就特别快。

  软件上,教练员的国内外交流都增多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不断引进,再加上运动员自身的努力,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开始迎来了春天。

  1994年,陈露获得了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第三名,这是中国获得的第一枚冬奥会花样滑冰奖牌(亚洲第二枚),预示着中国花滑真正地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双人滑运动也在蓬勃地发展,并慢慢地超过单人滑。1998年2月,申雪与赵宏博两人参加长野冬季奥运会,排名第五位。

  其后,他们在世锦赛、花样滑冰大奖赛等国际比赛中屡有斩获冠亚军,最终2010年圆梦温哥华,获得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获得亚军的是中国选手庞清、佟健。

  由此,双人滑进入了中国时代,后来庞清、佟健又获得世锦赛、花样滑冰大奖赛的冠军,一直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选手一直是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

  从国家层面上,花滑运动员不断创造佳绩,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反应到基层体校,参加训练的队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对教练员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回想到我个人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与花滑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加上身体原因,我选择了激流勇退,根据相关政策,于1998年提前退休。

  在体校工作的近20年间,特别是我担任校长期间,道外区体校获得过全国优秀体校,哈尔滨荣誉集体等多项奖项,1993年,由于个人教学成绩突出,被破格评为高级教练,享受副高职待遇。我很满足,感谢国家!

  退休后,我并没有真正闲下来,考虑到学生的训练需要衔接。我接受了单位的返聘请求,继续在体校当教练员,专职训练。

  伴随我们国力的增强,特别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后,申办冬奥会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人们对冰雪运动的需求,也逐渐从专业化到普及化,随之专业的基层教练员严重缺乏。

  我陆续接受了北京、哈尔滨两地多家体校、俱乐部的邀请前往教学。虽然我人退休了,但其实一直没有离开冰场,离开教学。因为我还有梦想,想让更多普通验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直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后才停了下来。

  这一停下来,我心里空落落的,浑身不舒服,感觉空有一身好武艺无处施展。正好我的小外孙女也需要人帮忙照顾,于是2020年5月,我和老伴一起到了女儿安家的城市。

  我的独生女雯雯出生于1987年,3岁她就上冰训练了。但由于先天条件受限,练了年后就没有再进行专业训练了,转去学拉丁舞、唱歌等这些才艺。

  女儿学习成绩还不错,高考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学的是马来语。毕业后,先是在印尼工作了2年,后来回来北京,在我的鼓励下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来到了汕头。

  女儿虽然没有从事专业训练,但也没有完全远离花滑,业余时间还是会上冰场玩一玩。我在北京任教的时候,她在那读大学,我有意让她帮助那些参加比赛的小学员编排花滑短节目,她都做得很好。

  由于我和父亲都是做花滑教练的,女儿虽然没有将滑冰作为自己的事业,但也时刻也关注着这项运动。2019年,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参加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举办的培训班,并考取了花样滑冰国家级技术组裁判资格。目前,已经开始受邀在比赛中担任裁判。

  2021年年初,我们一家四代人受黑龙江电视台《与冰共舞》节目邀请。91岁的父亲、70岁的我、女儿和小外孙女四代人一同在冰场上展演表现花样滑冰代代传承的冰舞《岁月神偷》,倍受关注,也实现了我们一家人四世同场滑冰的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小外孙女飞飞当时不到4岁,刚刚在陆地练习滑行3个月,上冰练习仅11天就参加表演了。女儿本就有意培养小外孙女练习花滑,这下我更有信心了。

  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国家郑重承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覆盖30个省区市,较2015年增幅达317%,冰雪运动不再受场地限制。

  我女儿所在的城市汕头,2021年开设了第一家室内真冰场,这样我就可以继续教我的小外孙女滑冰。同时,我也继续发挥余热,带领一批孩子练习陆地轮滑,推动“北冰南展”,南方“轮转冰”的开展。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全民迎冬奥的氛围愈发浓厚。我们一家四代人受邀参加了黑龙江省迎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冰雪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新年的第一天,受广东电视台的邀请,在汕头的冰场与广东朋友分享新年冰场传承新希望的喜悦。

  国家强盛,我们才能共享这盛世,我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所以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回报社会!最后祝北京冬奥会成功!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