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一、教师资源浪费与匮乏并存矛盾现象突出。一是缺老师。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较为严重。以夏津县为例,该县雷集镇大张庄小学有教师12人,截至2024年将有10人退休,只剩2人在职。此外音体美教师不足也一直是乡村教育的共性问题。二是师资浪费。由于乡村人口外流生源减少流失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乡村小学师生比远远大于1:19这个比例,即使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学生,学校也不得不配备相应的各科教师。
二、教育资源闲置浪费苗头初显,乡村小学撤并将成为必然。有的乡镇尤其是乡村小学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教学楼、教育器材等资源闲置苗头。虽然一些小学在生源完全流失后,选择用于幼儿园办学,但是仅占用几个教室,利用率不高;因为各乡镇缺乏专业音体美教师,社会团体无偿教学活动多为阶段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具闲置现象。此外,由于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一些教学设备使用频率有限。由于出生率逐年降低以及基层优质生源大量涌入城区学校,这一问题将日趋严重,部分乡村小学的撤并将成为必然。
有关部门及早开展相关调研,做出长远规划,统筹好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合理安排好所涉及的教师配备问题,确保这部分学生也得以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建议一是适当放宽乡镇基层学区教师配备1:19比例限制,让乡镇基层学区根据教师退休和在校学生人数实际情况招录配备教师。二是探索“走教”教学模式。建议在基层学区统筹教师资源,让一名教师在学区内同时负责几所村小学的某一科教学。夏津县雷集镇学区在音体美教学方面的探索可供参考:该镇首创“走班+走教”艺体教学,(外聘5名艺术方面的教师,为镇域内所有小学上艺术课程,即“走教”。每次教学将各班报名的学生集中到一起上课,每半天为一个课时。所聘教师薪酬由学区内各学校按实际所上课时共同支付)。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基层艺术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节约的了师资成本,同时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驱力,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养。三是可以考虑试行学生寄宿制。结合乡镇中学寄宿经验,将人数较少的小学学校学生合并集中到乡镇驻地或者较大的乡村小学。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家长接送问题,另一方面也便于集中优质教师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特别是位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越来越多的小学在校生少,年级不全,这类学校被称为教学点,不是完全小学。目前,我市农村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以陵城区西门子春蕾小学为例,学校现有一二三三个年级,共三个班,17名学生,人数最少的三年级仅有2名学生。该校在职教师10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标准的操场、篮球场、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
1.资源浪费。教育均衡化以来,农村小学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全面改善,设施齐全,整体档次较高,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运动、生活的环境。由于学生少,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完美电竞dota2,比如很多教室闲置,图书、实验器材利用率极低,学生人均占有教师太多(陵城区西门子春蕾小学平均1.7名学生1名教师),增加了教育的成本。
2.学校冷冷清清,学习氛围差。学生少,校园没有生气,学习氛围差。优秀生流失比普通生更严重,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老师上课没有。各种原因致使学校成绩提升难,造成社会、家长有意见以及更严重的生源流失。
1.合并学校。把教学点和学生人数少的小学合并到人数多的小学,安排多余教师到其他学校任职,鼓励校车发展解决上学较远的学生上下学问题。
2.对闲置的校园以及设施重新规划使用。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一项事业,而体育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工程之一。目前,全民健身农村运动健身条件不高,活动场所一般局限于便民广场,健身器材数量少、功能简单。闲置下来的校园可以改建为全民体育运动中心,设置标准的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功能区,配备专业运动器械,以提高健身运动的基础条件,从而达到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目标。
结合《德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方案》(德政办发[2016]8号)要求,现将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如下:
1.加强乡村学校党建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健全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习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素质。加强乡村学校的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开展师德校风建设。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要求,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教师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3.加大对乡村教师表彰奖励力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提高乡村教师获奖比例。设立乡村教育贡献奖专项用于表彰农村中小学教师。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的评选,乡村学校实行计划单列。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在各种评先树优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在各种评先树优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2021年评选的3名“德州最美教师”农村教师占30%,8名“德州教书育人楷模”中农村教师占28%。落实在农村学校工作符合评审条件的中小学教师,任教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4.注重人文关怀。各级政府要主动倾听乡村教师心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教育、宣传、新闻等部门要广泛宣传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示当代乡村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鼓励工会等群团组织主动协调帮助乡村教师,特别是解决好乡村青年教师婚恋等现实问题。
1.加强和规范教职工编制管理。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加强县域内教师调配力度,适当向乡村学校倾斜。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教职工编制。严禁任何部门、单位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
一、2.完善教师招聘方式。从2016年起,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关规定,可以县(市、区)为单位,不分城区、农村学校岗位,统一招聘、统一分配,并向乡村学校倾斜,也可按学校组织招聘。针对城区和乡村不同的教学岗位,设置不同的招聘条件,防止招聘门槛过高,招聘计划落空。合理确定招聘时间,一般每年3月底前启动报名工作,6月底前完成招聘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方式招聘教师。2021年,全市招聘中小学教师3220名,其中乡村中小学补充教师1348名。
3. 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每个学区设立1个特级教师岗位,实行任期制,在聘期内享受特级教师补贴待遇。目前,全市已设置农村特级教师岗位123个,聘任特级教师119人。
4. 实施定向师范生免费培养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投入专项资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实现定岗到校。通过专项编制招聘教师和免费定向师范生在农村学校最低服务期为6年。未到农村学校任教的,要按规定退还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并交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服务期年限未满的,按比例退还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和交纳违约金。已落实2021年山东省公费师范生430人,2022年山东省公费师范生需求计划37人。
1.加大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力度。2019年结合西部经济隆起带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2021年全市共安排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139人,选派100名左右乡村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县直中小学跟班学习。
2.优化乡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学区教师资源统一调配,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在学区内推行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走教,由学区统筹协调相关学校给予一定补助,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2.实施送教下乡培训计划。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等采取送教下乡、送培上门等形式,确保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每学期接受两次以上的学习和培训。
3.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互联网+”新形势,加大乡村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加快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建立城乡一体化教研制度。完善市、县教研员定点联系乡村学校教研制度,全面实施县(市、区)教研员包扶乡村学校制度。以学区为单位完善乡村学校集中教研制度,努力提高教研质量。引导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组建教研共同体,支持乡村教师参与城区学校教研活动。
5.建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采取1对1或1对多方式,形成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手拉手共同发展机制,城乡学校同学科教师建立教研、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活动等协同教学与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式考核,切实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1.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及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工资,研究落实绩效工资总量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足额发放。依法为教师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落实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代偿政策。
2.增加乡村教师补贴。全面落实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政策。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符合乡镇工作补贴政策范围的,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可根据教师居住地与执教的农村学校距离,由学校适当发给交通补助,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具体办法和标准由各县(市、区)制定。
3.实施乡村教师健康体检制度。所需费用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有条件的可由同级财政单列资金予以保障。
4.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办法。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不作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乡村学校教师和城镇学校教师分开评审,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予以倾斜。在乡村学校任教(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在现有标准基础上,中学高级和中级岗位比例设置上限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小学高级和中级岗位比例设置上限分别提高7个百分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分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时,要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5.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每个学区设立1个特级教师岗位,实行任期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竞聘上岗。用5年左右时间,为每个学区配备1个特级教师岗位。
6.启动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